美研究:不易被催眠者 自我意識高
美國史丹佛大學(Stanford University)的科學家近日針對「催眠」進行研究,發現有人容易接受催眠狀態,但有些人確實不容易被催眠,而兩方的人也反映出不同性格。
該報告針對24人進行研究,其中12人容易被催眠,另外12人屬於不容易被催眠。
研究發現,容易被催眠者,注意力較集中,容易進入新狀況,不容易被外界干擾,因此比起不易被催眠者,較快速做出決定。
反觀不易被催眠者,容易依賴自我生活習慣,因此主觀性較高,比較喜歡依照自己的想法過生活。
資料來源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international/20121006/145852
今天討論的話題有關於:你覺得,「容易被催眠」和「容易受人影響」是一樣的意思嗎?
絲雨答:不一樣喔!允許自己接受催眠和容易受人影響是不同的狀態喔!
有時後不容易被催眠者或自我意識高者單純是因為不信任對方,內在選擇自我保護機制,
讓自己有意識的不接受,不進入催眠狀態罷了。
而信任感與親和力之間又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當你的瞬間親和力提升的同時信任感建構下
接受催眠者在催眠執行時的意願將大大提升,也就容易被催眠拉
傳統的權威式催眠,信任感多數來自於權威、專業與信賴關係
有些客群甚至會建構在安全感的認定上,例如有客人將我與我的對談頻率與她的叔叔相比
認為有類似的安全頻率,這讓她達到心情上情緒的鬆懈後,穩定緩慢的進入她的催眠意識裡
安心的陪伴與引導催眠經驗成了她下次催眠實的信賴關係。